幼儿园如何上好数学课?
一、提供充分的探索材料,引起幼儿积极探索。
“材料是幼儿探索的基石”。探索材料的科学投放对于幼儿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提供探索材料,在教学中应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引导幼儿实际动手操作探索材料,探索材料应具有开放性,多层次性、多角度探索的特点。
例如:在“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一活动中,在探索一:感知5以内的数量。为了能够让幼儿清楚地感知5以内的数量,我们在探索区中提供了5以内各种数量的“不同图案的格子”、标记(幼儿人手一份)、分类盒、水彩笔、浆糊等。在探索二:探索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为了引发幼儿探索,我们提供了“标记卡”(标记卡上有序排列着1-5的相同图案的格子)、相同图案的小圆片、记录纸等。两种探索材料的投放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易于了解和掌握的。其次,探索材料具有多方面的探索价值。在探索一中,幼儿可以用“小格子”进行匹配,可以用“小格子”和标记卡进行匹配,可以用同一种图案的小“格子”和另外一种图案的小“格子”进行匹配,可以用“小格子”和“相应的标记”进行匹配等等。在提供的探索材料中,既可以从多角度探索,又体现了探索材料的多层次性,有利于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探索、发现、获取知识,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二、充分的探索操作,促进幼儿主动建构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在组织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探索材料,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知识,自主地去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尊重他们的探索结果,肯定其中的合理性,以此来激发幼儿主动建构。
三、引导幼儿自我发现,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幼儿集体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及探索结果,分享探索的结果和快乐,在幼儿充分的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我发现,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说出了自己的探索发现,总结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