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年如何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是古代人们计算年龄的方法,用十二地支表示,每隔两年为一个时辰(现在的时间单位是二十四小时制,古人一天十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五分钟)。这种算法简单,但是存在缺陷,即每十二年要重新计算一次。
我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法来计年、计时。以子年为例,如果正月初一到初三为子日,那么初二就是辛丑日,初三是壬寅日。这样记日子很方便。但缺点是无法连续记载年份。比如2014年是甲午年,2015年就变成了乙未年,前后两个年头毫无关系。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古人创造了闰月,即用闰月加在单数月份里,使农历的年度长度介于365天和366天之间。同时,又把农历每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初一命名为“朔”,月末叫做“晦”。
由于阴历每个月末的月亮圆缺都是相同的,因此每两个月有一个“望”(月初),一个“晦”(月末)。这样每个月就有五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四个节气正好一个月。逢闰月之年多出一个“中气”,所以全年共有六十“节气”和十五“闰月”。 按照这样的农历计算,鼠年就是子年、丑年不断交替着过下去。到了辛丑年,农历十二月就叫做“腊月”了。而腊月恰逢春节,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公历元旦。
从甲子年到癸亥年这十个干支循环往复,犹如地球绕太阳公转一遍,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一轮。而这十干中有五阳干和五阴干,当值时代表旺盛的气势,过去农民有了收成就要祭祀拜谢神灵,因为这时农事已毕,于是就有了“甲子年的甲戌月甲子日甲子时甲甲分”的说法(每十天为一个节候,每一个节候内都有三个天干组成,如甲甲分,乙庚开等,也就是现在说的公历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