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的一班是好班吗?

卢煜哲卢煜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天,老师当众批评了你,你感到特别憋屈。因为你的错误的确很轻微——上课时,你和几个同学聊天,老师从窗户那儿经过,发现了你们。你内心很不服气:“我们又没扰乱课堂纪律,唠嗑怎么能算错误呢?”

可老师就不这么想了。在管教学生的“权责利”问题上,他拥有绝对权力,哪怕学生言行端正、成绩优秀,也要找个由头,罚他们站站。你感到委屈,想要辩解,可一想自己“理亏”,便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到了家里,你把老师在课堂上骂你的事跟父母说了一顿,希望他们能帮你出出气,告告状,给你“做主”。

可没想到,父母非但没有答应你的请求,还批评了你一番:“你这么做不对,老师批评你,一定是你知道的东西比别的同学多,老师怕你超脱班上的其他同学,所以惩罚你是为了让你回归集体。”

你有些懵圈了:“老师批评学生是常事。但父母的反应却让我始料未及。难道做同班同学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你一定对父母的做法感到不解,觉得他们的解释站不住脚。其实,父母不过是用“老师教育手段正确”代替“老师正确”而已。他们觉得孩子应该遵循“老师绝对正确”的信条,所以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并乖乖接受老师的一切批评和惩罚。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在关于教育的许多争论中,“家长应该听孩子的,还是应该听老师的?”几乎总是会提到的一个话题。无论谁对谁错,最终基本都是以“各打五十大板”来结束争论。

老师有老师的尊严,父母有父母的权威,于是,孩子便在“左右为难”中,充当了孤独者。

可结果,孩子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像你一样,愤而从众,便越来越偏离独立的轨道;要么便逆来顺受,按照家长意图去理解、接受全部,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父母、对老师的判断力,成了人云亦云、没主见的“空心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第一,家长、教师都应尊重孩子。当然,尊重不等于听之任之,家长、教师都有自身的权威性,在教育孩子面前,权威是不可动摇的。不过,这权威性的获得,不能靠贬低和打击孩子来树立,而是要靠父母、老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建立。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与父母、老师的尊重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二,父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在管理孩子时要“理直气和”。

作为家长、老师,你能保证自己绝对正确吗?如果错了,是不是也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因而,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外传功夫,需要家长、教师下功夫研究。研究如何引导孩子树立自觉信念,如何激发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如何将批评和惩罚巧妙地融为一体,以促使孩子改过迁善。

要知道,如果管不了孩子,那必定是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缺陷。而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不仅不进行剖析反思,还要为错误寻找一些“合理的”借口。面对这个孩子,的家长着实感到有些无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