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十中学怎么样?
作为一个在青大附近住了近20年,亲眼见证了这个学校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老市民,我想我有一些发言权。 这个学校的建成,可以说是时代需要,因为周边小区多,人口密集,而当时又正在大力发展教育,于是就在李村河以南、青大以北划了一块地,建起了这所高中——青岛市第四十中学。 我读初三那一年,刚好是40中建校10周年,我读高一那年,40中举办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叫“十年春华秋实”的校庆活动,当时我作为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还获得了奖状和一个笔记本。 那时候的学校还叫“青岛市第四十中学”,我们这一届初一新生是全校唯一的一个初一年级,接着二年级,三年级…每一年都是只有五个班,二十个座位,满满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我上高二的时候,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可是名字却改成了“青岛四十中学”,这里有一个插曲,就是改名字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没有权利知道的,但因为学校里分文理科的时候,我们这两个文科班被分在了新校区,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室是在新盖的大楼上,然而教学楼的门牌却是“青岛四十一中学”! 这下子全校都知道了,学校以一个楼的名义把原“青岛市第四十中学”的名字改了。 我们那两栋具有百年历史的旧楼(后来新建的宿舍楼占了它们的位置)的学生和老师则继续使用“青岛市第四十中学”的名号。
这个校名一直沿用至今,但老校门早已经拆除,新的教学楼和新建的操场也早已取代了那些破败的老建筑。 随着城市发展,周边小区的增多,适龄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这个建校时仅仅能容纳600名学生和30名教师的高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扩大招生规模,而我就读的三年,恰好是学校不断扩招的三年,因此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虽然学校不断的扩招,但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相反,由于管理越来越严格,教师越来越敬业,学生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好,特别是我的班主任老师,真的是兢兢业业,为了搞好班级的成绩可以凌晨一点钟在校门口等着给晚归的同学开门…… 在我的印象里,学校里有很多兢兢业业的老师,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为了给学生好的学习条件,想尽办法,比如我们的数学老师张祥友,他的数学课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再比如我们的历史老师刘彦玲,她的历史课上得像故事会一样,把历史事件讲得生动有趣,让我们如痴如醉。
虽然现在的40中已经焕然一新,但我希望母校能够保留住过去的记忆,同时希望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能记住这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欢乐与梦想的校园。 附上几张当年拍的校园照片 以示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