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相冲怎么取名?
“冲”,是五行相克的含义,是指两种事物力量相当、势均力敌,但一者为阳,一者为阴,阳气前进,阴气后退,所以总是有一个要胜出了另一个。 十二生肖属于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分别对应地支的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来源于中国原始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先民的观察中,恒星是有位置的,而每天太阳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角秒分。每年十二月为一年的轮回,因此每过一周,就会“斗转星移”,日行南至。在一年之中,每个月都有一天的太阳和月亮位于同一经度上,这是天文上的“闰月”。
随着岁月的流逝,每次“闰月”的日子也越来越靠近冬至,也就是说,农历年日期逐渐缩短。为了弥补日期不足的缺憾,人们创造了“置闰法”,这就是每逢闰年增加一个“闰月”的原理所在了——把之前“欠”下的日子补上来。 这种“置闰法”的“补偿”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各个月份的,而是专门加到农历四月之后。这正是因为农历四月以后雨水渐多,草木茂盛,动物繁殖能力强,如果按“平均原则”,“闰”加到前面的月份中去,那么春天就会明显偏长,这有违于自然规律。所以,“闰”便专往四月以后的日子“挤”。
这样“挤”出来的“闰月”,虽然多了一个月,但却仍是以三十天为一个月的周期,所以,在每月五天周期的尾数又增加了两天。由于“闰月”中的两日来自十月或十一月,所以,农历四月之后的某个月就会少两天。这样,本来十天循环的“冲”变成了二十天循环,从而形成了一年365天的计算方法。 这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四节气”,它是用来衡量年份温度变化和气候特征的一个标准。每一节气为十五天,分为三候,每候五天,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花信来标志。
《淮南万毕术》中有记载:“冬至后一百四十四日,百草生;立春后,百草尽。”这也正好可以同现代科学所测定的数据媲美。 当然,这种“冲”同我们日常的“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