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肖如何计算?

戚孙倩戚孙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现代中国人的概念里,自己的属相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是历代统治者编造的“神话”。 早在先秦时期的《史记》中就有关于“太岁”记载。《史记·天官书》:“武王伐纣,冬至,在位二十三年,老父甲子,周之历也;伐鲁之年,太岁在申。”这里已经出现了周穆王姬满(一作吕尚)、汉武帝刘彻等历史人物与“太岁”的对应情况;而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岁在卯,正符合秦始皇嬴政即位那年四十岁的信息。可见当时的“太岁”已然具有了“流年”的意义。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把“太岁”称作“岁星”或“岁君”,并将它等价于“木星”。《后汉书·祭祀志》:“木星十有八会而复始……建除十二辰,二十八宿,各有百辰,凡千二百辰,每辰分三八为日,月行三十日有奇而周天,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而有奇,其数七十三辰也。”这里的“岁星”和“木星”指代的就是同一个天体——木星。古人已经发现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2年,并把这个周期划分为12段,每段11.9625年,每段划分出一个“节令”,一个“节令”包含两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这种分法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

在现行的公历中,每年12月份被分为上、下旬,每旬有5天,一年共有73旬。而在东汉时期,每月也被分成上、中、下三段,每段十天,一年正好120天。这120天的起始日子就是“定朔”,每月初一是“朔”,十六是“望”,初三和二十一都是“上弦”,十四和廿一都是“下弦”。每个月的初二和十九都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晦”。可见古人的天文观测是多么细致!

按照东汉时期的算法,一年365又三分之一天,除以120,商数是3余45,也就是说,每45天就有一轮“岁星纪年”循环结束。每45天就有一日“闰”,比现在的阳历制度要复杂得多。这种记年方式不可能长期延续,东汉以后这种记录就被彻底淘汰了。 古罗马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岁星”记录方式。

他们发现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1.8625年,于是把一年分成四段,每段11.8625年,每段设定一个起点日,这一天就是“启明”,前后各15天被称为“晨星”和“昏星”。每年的第一个“启明”和最后一个“启明”所对应的日期之差,就是“年”的长度。这种方法很接近现在的阴历。

邱绪元邱绪元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用十二种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依次用来配属年、月、日、时,作为记时记日的标志,用起来既方便,又形象,便于流传记忆。十二生肖和纪年、纪月、纪日干支配合使用。用十二种动物记年和配属干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十二生肖的计算和干支纪年的计算是一样的。但是,要记住:子为“夜半”,正北也,处于正冬,配属鼠;丑为神武,北方也,处于冬春之交,配属牛;寅为人定,东北方也,春天将至,配属虎;卯为地临,正东方也,阳气大发,配属兔;辰为日出,东南方也,配属龙。由此类推。十二生肖配十二方位和十二月如下表:

十二属相

十二属相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它可以用来代表每个人出生年份的象征,也可以用来预测人的命运和运势,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和哲学思想,如今仍然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十二属相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个生肖对应中国的农历年份,是一个循环的周期,每个属相每十二年出现一次。属相是以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作为分界线的,例如,子夜十二点前出生的属上一个生肖,十二点后出生的属下一个生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