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替上大学怎么实现的?

终凌睿终凌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上世纪60年代,国家的经济发生了困难,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教育问题上,中央提出要“开门办学”,让工农来办学,让工农来当老师,并要求要积极的开展半工半读,甚至于以工带读的教育形式。而在70年代,由于大量的工矿企业搬迁到了大山深处,因此工人的子女入学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在此问题上,国家提出了七种入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顶替上学”。

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工人可以推荐自己的子女去顶替上学;而如果工人家里的没有适龄的子女,则可以推荐贫困家庭的孩子去顶替上学,所有的一切都由工厂安排。在这种“顶班上学”制度下,一些地方性的工矿企业自己创办了大学,由工人来给学生授课。有的大学是3年制,有的大学是5年制,学生在毕业之后,由所在企业安排工作,而被顶班上学的学生的父母,有的退休了,有的返回原籍了。在工人顶班的上学制度的实行之下,解决了部分工人子女的上学问题和就业问题。

在70年代,“顶班上学”在全国十分的普遍,有的是顶班读的中专,也有一些是顶班读的高中,而可以读大学的则是“国营厂矿企业”的子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顶班上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如今,像“顶班上学”一事已经变成了一段历史,但仍然有许多人对这段历史念念不忘。对于“顶班上学”一事,各位是怎么看的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