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怎么经营?
现在学校食堂的经营方式有好几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选择时必须把握好各种经营方式的优缺点。
第一种:学校自行管理模式,完全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保证食堂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餐厅文化等与校园文化相融洽,在经济上也能为学校节省费用,提高效益。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校后勤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和技能往往导致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低下,影响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给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第二种:承包经营模式,这一经营模式是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经营者,由承包经营者对学校食堂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负责学校食堂的人员配置、食物采购与加工、餐厅的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学校向承包经营者收取一定比例的承包费作为管理费用,其他经济收益归承包经营者所有,承包者自负盈亏。这一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具有较高的餐饮管理经验和技能,能够保证食堂的饭菜质量和价格,食堂的管理水平要高于自行管理模式。但这一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承包经营者为了追求高盈利往往在饭菜质量、价格、餐厅的清洁卫生等环节降低标准,造成师生对食堂满意度低,而且,学校食堂往往成为承包经营者营利的工具,导致饭菜质量和价格与校内其他公共服务水平脱节,影响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
第三种:部门加盟经营模式,主要是高校采用,这种经营模式是由高校后勤集团餐饮实体在充分尊重二级学院学生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对食堂进行部门承包经营,学校向二级学院缴纳一定比例的纯收入作为二级学院管理费,这种经营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了后勤集团与二级学院的紧密型后勤管理模式,使二级学院参与食堂的管理与监督之中,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对食堂有较高的话语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食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学校食堂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食堂这一高校后勤的经营服务实体已经成为联系学校管理与学生需求的枢纽,在保证学校食堂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对食堂工作的满意度已成为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食堂在经营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管理,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使食堂成为师生满意,学校认同的后勤学生服务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