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校是什么学校?
农广校全称为农村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是经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和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建立的,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群众性教学组织。农广校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在县及县以下设校(或教学点)。目前主要开展中专及以下层次的农民学历教育,在有条件的市县还开展大专层次的农民学历教育。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广校的管理实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设校(或教学点)的县、乡(镇)人民政府分级管理为主,中央、省、县、乡(镇)农村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或教学点)分级指导为辅的体制。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和中央农村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承担全国的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对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非学历培训实施业务指导。
县级农村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是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可以面向社会开展农民文化技术、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类技术资格培训、认定、考试及鉴定;面向农村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有偿技术服务活动;对乡(镇)、村农民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进行业务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并由同级财政予以经费保障。中央财政结合农村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给予适当投入或补贴。
农广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农学结合、学用结合",学制2至3年。学员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或试点省份组织的入学测试,修完全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中央或省级农村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发给国家承认的中专毕业证书。
农广校在30多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中,逐步总结出包括“农广双证制”在内的比较规范的教育培训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到2012年底,农广校累计培养农民中专生280多万人,开展农民非学历培训3.2亿人次,为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村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