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元年是什么生肖?
1.“公园”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文帝时,他的母亲薄太后倡导以“德治”为主,反对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因此提出不要到处“兴造宫馆”(《汉书•文帝纪》),于是民间出现了很多“公园”式的小型园林。但这时所谓的“公园”和现代意义并无多少关系。它们大部分是皇家园林的分支,供皇帝游玩、打猎或是祭祀时使用。当然其中有部分是专供百姓游玩的场所,比如汉代的虎圈,就是饲养老虎的地方,让老百姓观赏;还有猎苑、鸟园等,都是允许百姓观看娱乐的场地。
2.唐代出现了私家的园林,而且有专业建造园林的园丁,称“花匠”或“花师”,他们的手艺很好,能利用多种素材建园。唐人孟浩然就有《与颜钱塘登西楼望月三首》,诗中描写了“钱塘”这个著名的园林: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宋代由于城市商业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因此园林的建设更加普遍,水平也更高。据宋人记载,当时的城市里“坊曲居民,多居平地”,这意味着普通民居也是错落有致地散布在街市之中。而官宦富豪们建的私家花园更是多姿多彩。苏轼的弟弟苏辙有一首咏苏州园林的诗叫《过苏州》,其中一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传诵一时。可见苏州的园林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4.元代虽然疆土狭小,国力不强,但元朝统治者很重视发展文化教育,因此文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游历名山大川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元好问的一首题园诗就很有代表性: 独绕虚亭步月回,幽香冷艳引人来。牡丹错认杏花令,芍药分将玫瑰开。
5.明代的园林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此时造园艺术已相当成熟,许多文人都参与造园活动,甚至有了专门介绍造园技巧的书籍。由于帝王热衷修筑宫室苑囿,所以明后期财政入不敷出,人民负担很重。
6.清代的园林建设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热爱游山玩水,四处巡幸,留下无数赞美的诗句。而北京、承德等地的行宫,设计精巧,施工精良,充满了皇家气派。随着清王朝的国力衰落,内务府的资金不足,部分园林开始向公众开放,并增加了演艺、游戏等配套服务,成了真正的“公园”。但这时的“公园”和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娱乐场所还有区别,仍保留了不少皇家气象。 “公园”一词最终确认下来是在民国二年(1913年)由袁世凯制定的《临时约法》中,规定“京师及各省会均应设公园”,并且免费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