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属什么生肖?
“刮目”的意思是刮去眼皮上遮住的汗毛,用新眼光看待别人。所以“刮目相待”是指给别人新的称呼或者别人有值得称赞的新表现时,用尊重的态度给予对待。这个成语出自《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个故事里孙权和吕蒙之间的对话富有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今身居要职,手拿重权,但如果东吴的士人(指文人、儒生)议论起你来,说你当初没有知识、没有见识,有什么办法呢?” 吕蒙说:“让我拿笔杆儿,跟文人辩论,我怎敢比得上他们;但论打仗、处理事务,我的才能比他们强!主公你说得对,我是个文盲,没有一点见识。可是我现在要是再叫自己是个文盲,那就是骗人了。现在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只是个粗人而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很流行,我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了了不起的表现而令人刮目相看。但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前提的——这个人必须是“士”——古代四大身份地位的人之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他三大身份很容易理解:天子就是最高领导,代表整个国家;诸侯国君,掌握一方;卿大夫在地方或朝廷掌权;士最底层,是文化人的身份。
到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很多没文化的土豪通过战争或投机取巧当上诸侯国君,成为“士族”。这些士族除了掌握经济和政治权力以外,还掌握了文化权力。他们在文化上的造诣成为人们推崇的典范。当时的“士”相当于后世的“知识分子”“读书人”。 但是,如果一个人没读过书,连字都不识一个,那他怎么成为“士”呢?这种情况其实存在,但很少。据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少数文化精英垄断了文化权力之后才存在的,也就是说,文化开始特权化以后。在文化特权还没出现的时候,一个社会只要存在文化传播的渠道和途径,就不可能发生“不识字”却成为“士”的情况。
所以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前提是这个人不应该是“未入流”的身份。 什么是“未入流”呢?在汉朝,没有入仕做官,就是在“未入流”。因为官籍被朝廷控制,不可能让你做个没官职的小吏。既然做了小吏,那就意味着你家里有别的男人入了仕,有爵位可以传承。如果没有别的男人入仕,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做了小吏,那就意味着你家世代都是“未入流”。这种家庭是被排除在上层社会之外的,即使你家财万贯,也只是在底层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