驲是指什么生肖?
《尔雅》:“驲,中高马也”,李阳冰注曰:“驿马日行三百里者称驲” 《广韵》引作“七赐切,音啻”,此字又见于晋荀勖《汉书》注、北周宣政殿文字。可见“驲”是一个形声字,本义即指驿站所乘之马。 “馱”从馬得声,而“驛”从馬、從夜,故“馱”“驛”二字古音皆在夜部(夜部在现代汉语中属上声)。《说文》:“馱,载也。從馬,惪聲。一曰車上之馬。”徐鉉曰:“今俗別作驛。”段玉裁注:“今‘馱’字凡經典用‘驛’字,則‘馱’字是義。”由此可見“馱”和“驛”的古音之異同。
再來看“馱”的形狀——上面是一頂小帽子,下面是兩條向上延伸的邊,這是很明顯的一個象形字呀!“驛”的字形則較為複雜,上面是一頂大帽子,中间是隻鳥,下面也是兩條向上的線,只不过這些部件沒有「��"馱"那麼明晰。「馱」和「驛」都是形聲字,且「馱」的字形比「驛」更古早。
由於「馱」字形體清晰,且表義明瞭(載重物),「馱」的用例也比「驛」要豐富得多。我檢閱了幾本清康熙年間出版的中文古籍,發現其中「��"馱"字除用作名詞外,還可用作動詞,意思是“騎着馬走”;相比之下,「驛」除了用作名詞之外,動詞用法則鮮有見到。
所以,我推斷“驲”的意思應該與“馱”相近,也表示“騎著馬走”。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驲”表示“騎著馬走”,為什麼不直接用“馱”呢?原因大概就在於“馱”有其他用法——“馱”还可以做量詞,而“驛”則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