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赢了天下?
牛 在历史上,与“牛”有关的神话大多与农业有关,在最初的人类社会,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与农、与土(土地)有关的祭祀是最隆重的,《礼记·祭义》中说:“国君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其中春祭曰“清明”,夏祭曰“夏至”,秋祭曰“秋分”,冬祭曰“冬至”。而唯一没有提到的是“立秋”,这是因为立秋并不包含在国家祭祀的二十四节气里,只有句中“孟秋”——也就是立秋节气第一天的意思。
为什么独缺立秋呢?因为在古代,“立秋”不是一个节气词而是一个时令概念——到了这一天,农作物都成熟了,要开始收获打场了,所以“立秋”也指代农业劳动大丰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牛作为农耕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它的地位之高是可以想象的。
在周朝时,牛被称为“元戎”,意思是军事重镇和最重要的军队;汉武大帝时期,在长安以东十几里的地区内,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作为“元戎市”,这里是专门出售耕牛的市场,可见牛的重要性。 在汉代画像石中,常能看到牛拉着犁耙下田耕种的形象,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刻画像砖中,牛拉犁耙的形象就很少见到了,这说明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已经普遍使用水力推动的犁耕耘了,这要比西方国家早将近1000年! 到了唐宋以后,牛仍然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精神内涵。宋朝时,由于人口大量增加,耕地资源却有限,因而国家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和上山造林来扩大耕地面积,为此还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擅伐山林,典守不举者,杖一百;监临主官亦坐罪;致山林荒芜者,杖一百七;盗伐枯朽没根者,杖九十。”
在宋代还有了保护耕牛的专门法律,如《宋刑统》中就规定:“诸损坏耕牛者,杖七十;因焚烧草积,以致损伤耕牛者,杖六十。”在宋代还有一种特别有趣的规定:如果百姓家里养的牛超过一头的话,就要交额外的税——显然,这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限制养牛数量的做法。 明清时期,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到了近代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被现代城市文明所取代,牛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