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傲指什么生肖?
应该是“牛”,“牛气冲天”“老黄牛”,还“牛鬼蛇神”呢! 《礼记·郊特牲》中有言:“执爵而祀。”孔颖达注:“凡祭祀而奠爵于地,以牛、羊、猪三牲具举,取备全洁也。” 可见在古代,牛作为主要祭品之一。
到汉代,祭祀用牛仍然很重要。据说汉武帝曾经两次派遣使者,从很远的地方弄来一头乌孙国的好牛,准备用作祭祀的贡品。这头牛被献给皇帝之后,汉武帝命人在甘泉宫中用酒宴请西王母,以示皇家隆重之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兴盛,牛作为功德殊胜的供品,其重要性逐渐被降低。到了宋代以后,牛作为供品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宋人虽然不用牛做祭祀用的供品,但用牛肉招待高僧和来宾,宋代已经开始吃牛肉了。元代的许多食物记录中都有出现牛肉的身影。明太祖在建立明朝初期对民间食肉做了严格的限定:“民凡食肉,惟鸡、鹅、鸭三禽;猪只许二斤;牛羊各一斤,内外官均照此例,若过滥者罚。”可见当时百姓只能吃肉,而且一天也只能吃一斤的肉。
当然,这个限制并不包括祭神和祭祀祖先的情况——此时自然可以用足量的牛羊肉。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落后,人们生活穷苦,肉类中的牛羊肉属于奢侈食品,非普通人家日常所消费。有“吃块羊肉,比现在抽根香烟都贵”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畜牧业不发达,牛羊肉供应不足,价格很高。据记载,40年代后期,北京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65元,而买半斤羊肉需要12元以上(约合现在的387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年多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