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武汉工程大学原名武汉化工学院,其前身是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筹建、1978年由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湖北化工石油学院。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学校整体进入湖北省“省属高校建设国内一流学科高校”行列。2017年10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确定学校化工学科为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于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高等学校中首批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权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研究生推免单位。研究生教育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 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面向产业,强化特色;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发展目标,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407人、校外企业兼聘硕士生导师1004名,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1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1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先进工作者10人;“湖北教学名师”、“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楚天学者计划”、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人才计划34人。在校研究生2700余人。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材料绿色合成”学科群是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磷资源开发利用”、“煤化工新技术”、“化工过程装备与安全”等3个创新能力平台是湖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是湖北省创新团队,拥有“生物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腐植酸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生物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化学反应与过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化学与服役安全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 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磷复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作单位。近五年,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获授权专利108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