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春几点记太岁?
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太岁”。 太岁,又称为“太岁星君”“岁君”等,是道教神灵体系中的位至尊之神。不过,虽然叫做“太岁星君”,这位尊神却与星辰无关。 “太岁”,实际上是由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用以标示岁时变化的一组恒星所设定的标记。 古人将周天划分为二十八宿,每宿再由若干星星组成,这种分组的方法被叫做“正宿”和“余宿”。 在正宿之内,每一宿均有一个“主星”,这个主星一般也被叫做“岁星”或“太乙星”。
以现在的黄道坐标系来看,这一组恒星所代表的“太岁”,实际上就是木星的视运动轨迹。因为木星公转一周大约需要12年(实际时间要更长一些),所以它在黄道上的位置每年约变动一个星座的位置。 当它位于某个特定星座的某条“黄道经线”上时,就可以通过观测确定该年的“太岁”所在了。 在现今的占星术中,“太岁”仍然是一个重要概念。只不过,现在所说的“太岁”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天文意义,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其次,谈谈立春节气与“太岁”的关系。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这一节气期间,太阳由南至北移动,气候逐渐趋于温和。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負冰”——其中第二候的“蛰虫始振”就有意指“太岁”的意思在内。 古人认为,冬眠的动物到了立春就会苏醒过来。而所谓的“蛰虫始振”,就是指这些冬眠的动物刚进入温暖的地穴开始活动。
当然,这仅仅只是“惊蛰”的前奏。真正的“惊蛰”,还得等待一个来潮。而在“春分”到来之前,这种“蛰居”的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从立春到“春分”这段时间,其实就是让冬眠动物“醒得来、动得了、吃得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里,自然界的生物都会展现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后,来说说如何“躲太岁”的问题。
既然前面说到“立春”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蛰虫始振”,那么显然,那些所谓的“躲太岁”方法其实并没有真正把握住“太岁”的含义。因为古人在设定“太岁”的概念时,其观察对象主要是天空,而不是像现代占星这样着眼于整个太阳系。
而且,“太岁”实际上也并没有给人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那时的人们根本不可能对日食月食以及行星凌日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告,更别说对这些事件进行解释了!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汉代以前,人们是不存在“躲太岁”的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