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何时开始的?
“十二属相”,是古人从长期观察动物的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之外,其他十一个生肖都有对应的动物原型。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十一个生肖的原型,在古代都是六兽之一。 “六兽”这个名称的出现,最早在战国楚简《春秋事语》中: “君将何官?臣居何里?牛若何(魔)?马若何?士若何?……” 这里的六兽,指的就是子鼠、丑牛、寅虎、辰龙、巳蛇、未羊。 另外,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微旨》中也说到: “以甲马而御壬羊,此则刑克太过者之奇征;以丙丁而除戊己,此又太阴阳消之妙符……或遇甲午,或值己亥,四柱三元,八方归位,此皆五行相济,六合时逢。” 其中,甲午和己亥都是干支纪日,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广泛使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了。 而“六兽”中的每一兽,都对应着不同的天干。 比如,子水对应壬水,丑土对应癸水等等。 在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所以每一个时辰都要有一个特定的称谓。 在早晨,叫做“平旦”,在上午叫“日出”,中午叫“日中”,下午叫“日昳”,傍晚叫“隅中”,黄昏后叫“人定”,夜半以后叫“午夜”或者“子夜”。 每个时段的两个时辰合称一个“时季”,以别于“月令”。 每个季节的七个“时季”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对动物的日常观察,发现它们也有自己的生物钟,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而变化。 于是,人们以动物的来历作为“节气”的别名: 立春——虎始交,雨水——獭祭鱼,惊蛰——桃始华,春分——莺飞燕舞,清明——桐始华,谷雨——萍始生,立夏——蝼蝈鸣,小满——蚕新熟,芒种——蕉花生,夏至——鹿角解,小暑——蟋蟀居宇,大暑——腐草为萤,立秋——鹊桥仙,处暑——鹰欲飞,白露——鸿雁来,秋分——雷始收声,寒露——菊有黄华,霜降——豺乃祭兽,立冬——水始冰,小雪——雉始鸲。 大雪——虎始交,冬至——雁北乡,小寒——鹊始巢,立春——“鸡始乳”,雨水——“豕添粮”,惊蛰——“虫始振”,春分——“燕归来”,清明——“桃灼灼”,谷雨——“麦青青”,立夏——“雉朝雏” 小满——“蚕新熟”,芒种——“蕉花红”,夏至——“鹿角解”,小暑——“蟋蟀居壁”,大暑——“腐草为萤”,立秋——“鹰欲飞”,白露——“鸿雁来”,秋分——“雷始收声”寒露——霜露既降,霜降——“豺乃祭兽”,立冬——“水始冰”小雪——虹藏不见,大雪——“虎始交”冬至——蚯蚓结,小寒——“雀不鸣”
阎煦优质答主 生肖始于汉代。先秦以干支纪时,生肖已萌芽。西汉初《诗》毛亨传、郑玄笺均引征以纪年。
东汉时,岁纪十二辰配以十二种动物的生肖已流行;东汉王充《论衡·物势》:“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人,于时为申。申,土也,位在西北,斗杓之端所建丑也。丑,金也,其禽,牛也。”东汉民谣即有十二种生肖形象诅咒恶人的口吻:“鼠子常昼眠,自谓暗中明。猫儿逢之眼生白,狗儿逢之尿频仍。虎子逢之毛倒竖,龙子逢之角不伸。蛇子逢之寒入骨,马子逢之脚无力。羊子逢之毛角消,猴子逢之不敢跳。鸡子逢之骨软瘫,猪子逢之肠不展。”可见当时十二生肖的观念已经普遍深入民心。
到南北朝时,生肖观念已与人的福祸吉凶紧紧连在一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篇》曾记载当时民间忌讳“作庙及修堂簷屋,忌用戊辰日,云动 Ward,不可修缮,俗呼为搭煞。”及“正月、五月、九月戊辰日浴,恐有病人,不暇择日,犯之则令人眉落及失明。又畏注煞,其法难解,不染指水则得,犯之则手痒,必须两甲漱水噀之良久方解耳。又畏青羊、白狗、黑鸡,不肯言庚申日,呼为勾牵。凡诸禁忌,皆无根据,俗士相传,徒相恐动,有识君子幸勿行之。但积善余昌,种德求福,非可急也,又行之者亦无效焉。”文中提到的戊辰、勾陈即当时人们用来纪年或纪日的干支。这种忌讳在南北朝时十分流行,颜之推以当时“有识君子”之身份来斥责非议,足证其当时之流弊之大。由于当时人们迷信生肖,因此出现忌用戊辰日修庙做屋之行径,也不肯有“勾陈”日子,“青羊、白狗、黑鸡”之动物。而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也相信生肖,因此每至子年、申年不亲自处决犯死罪者,因为他认为子乃“鼠年”、申为“猴年”,均属于属相。这种忌讳,在当时不仅流布民间,甚至连“有识君子”、帝王将相都不免受影响。所以生肖在南北朝时已相当流行。隋唐两代则继续向前发展、普遍流行,不仅见于典籍,更在墓道绘画中有所反映,如唐代王沛墓道东壁的星象图及墓志。
《旧唐书·五行志》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武则天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监察御史周矩任磁州录事参军时,曾有一妖妄的人骗他,对他说“君属蛇,甲辰日所恶也,不可入州城。”周矩信以为真,遂于甲辰日不入州城,没想到竟因此遇雨湿衣,竟得了寒热之病,最后终于为此病身亡。这个故事说明,一方面在唐代生肖已深入人心,周矩这种出身官宦、本身也是监察御史的人竟然对此迷信,一方面又说明这种迷信害死不少人,因此当时人无不深恶痛绝,才出现上述骗周矩的例子。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十二生肖继续流行。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事》对生肖流源等有较详尽记述:“十二辰,古有其官名,无其兽名也。此盖外来之学也。”又说“虎、 MOUSE、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合十兽,唯兔不可以配,故以兔代 hare而已。”沈括认为由于古汉语中无hare(即十二生肖中的Hare),只好以兔代hare而已。他还指出有三种鼠:啮物者为鼢鼠,有尾曰 真鼠,穴地者曰 DOWN鼠。这种用字,说明生肖观念源于域外,当无问题。沈括这段文字,证明十二生肖至迟在五代十国时己完全取代十二辰的官名,而为人们广泛接受。
生肖在我国历史悠久,流源极早,从古至今,不仅文字记载有案可查,而且出土文物也有大量物化遗存佐证。生肖源于我国汉代,至迟在五代十国时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生肖文化是我国民族民俗文化宝库中最灿烂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