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的生肖有什么?
蛇,鸡,猪是圈养的家畜(禽),也是常见的十二生肖,还有兔子,狗,羊。 还有一种说法的十二生肖里,除了以上9种,还有虎,猴,龙和兔,为什么虎会出现在这个列表里呢?这是因为古代人们是用“寅”字来表示虎的,用“卯”表示兔,到汉文帝时,才规定正月的月令为寅月,二月为卯月。《尔雅·释天》中就有记录“春正月为寅”的说法。所以春节又被称为“寅节”。那为什么立春在农历十二月末和正月初却没有被包括在里面呢?这是因为周朝确立的十二地支纪年法中,子丑寅卯等六个字分别对应的是现在的阴历一月二号三月四月和五月,而十二月则是用“未”标记的,因此虽然农历十二月属于阳历一月,但在周朝时的正月却是卯月。
到了东汉时期,《后汉书》中就有记载“凡太岁所在,土皇主之......太岁在寅,土旺之乡.....”说明那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每年的第一个月是个“土旺之月”。这种观念延续至今,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农历新年,都会认为指的是农历腊月和正月。其实这是后来的事,农历十二月并没有特殊的地位。 关于另外四种动物——鸡、猪、鼠、牛,它们和人类的关系远远超过上述9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家养的情况,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中,有很多是用来祭祀的,其中最多的就是鸟形玉羽冠,据研究这些玉器大多是代表鸡的宗庙祭品。至于猪,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了家养的情况,在河南新密市白寨镇李岗村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豚”字,表明当时已经有猪了。有专家认为,因为鼠是夜行动物,难以捕捉,所以它是先民主要捕猎的对象之一,也有专家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判断鼠最早成为人的食物是在商周时期,但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食用鼠的情况出现。而牛在古代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上,天子仲丁亲祀上帝于圜丘,而行耕籍礼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其刑刀尺斧斤,种谷必宜种子。”说明了在古代牛主要是用作祭祀的牺牲品,很少有用作食物的。后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不足,才逐渐用猪和羊来代替牛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