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锤把关是什么生肖?
谜底:蛇 秤锤,称量物体的工具,通常是由金属制成的球状物或者圆筒状物。“秤”在《唐韵》中解释为“称锤”。 《集韵·下平声五支》云:“秤,衡器也;一曰秤锤。或作枰。”“秤锤”就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工具。既然有称重量的工具——秤锤,当然就需要标准(即衡量物体轻重的事物)。
古文献中,与“秤锤”搭配使用的词语是“权衡”(《战国策·秦策三》:“咸池九歌,乐之极矣,皇帝之德,至厚矣。天下之人,悦顺之心,亡穷极焉,此谓重刑。)、“平准”(《汉书·食货志上》:“管仲既擅泰山之利,不采橡栗,人无所食。海鱼盐散,民不买卖。公移齐国,平准贾正。”)等词,说明“秤”——“秤锤"最初的意思是指用来衡量东西的器具。
古人用“秤”来衡量东西,必须有一个“度量衡”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准绳”(见《汉书·律历志中》)。有了这个标准,人们才能把秤杆上的刻度和挂钩的重量与“准绳”联系起来,从而准确地确定挂钩所表示的具体重量。所以“准”和“绳”合起来的本义,就是指标准。 《礼记·檀弓下》言:“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王赐死,吾由之。”这里的“必正席”的“正”字含有端正、正式的意思。《论语·乡党》言孔子“割不正不食”,意思是肉要是切成不正形的形状,孔子就不吃。“正”还有“使正确”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正名”(使名称符合实际)、“扶正”(使位置正确)就含有这个词的意思。 古代人类为了求得测量上的准确,必须要把被测事物调整到同一个参考系里。为此,就必须对被测事物进行“矫正”(《周礼·地官·载师》:“凡载运之物,任其土之所宜,而为之高下之节,令各从方所用。”)。
为了实现“平衡”和“平等”,需要“校正”(《周礼·春官·大宗伯》:“祭祀,则共(供)玉币,以立盛仪。故谓之校,亦曰校祀。”郑玄注:“校者,正也。”)。
这种为了求得正确、公正所做的各种“正”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衡”上——因为只有“平衡”了,“平等”了,事物的质量才能被可靠地感知到。于是,人们找到了“秤”——它既能充当“衡”的器具,又能在使用中因为杠杆原理而自然保持“平衡”。这就是“秤锤”暗含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