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理是什么生肖?
《牛的不理》是叶倩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振强作词、徐日文作曲,收录于叶倩文1986年8月发行的专辑《真爱》中。 叶倩文的这首《牛的不理》,在当年可是红极一时,成为街知巷闻的热门歌曲。虽然这首歌的歌词有点无厘头,不过,只要听过一遍之后,那旋律绝对会盘踞在你的脑海当中。
“牛”字同音“留”字,“不理”谐音“不留”;而那句“不要留我独自回家”更是道尽多少离家打拼者的无奈与辛酸! 当然,这首歌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就是那句“左左右右晃脑齐声唱——牛不理!”“左左右右晃脑齐声唱——鸡同鸭讲!” 是的,当一首歌曲听到入神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像这句歌词一样,不知不觉地哼起来呢? 当真的有人跟你一起“左左右右晃脑齐声唱”——牛不理的时候,那份奇妙的同频共振的感觉是不是瞬间让你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里? 而那个陪你一起“左左右右晃脑齐声唱”的人,会不会就是你的意中人呢?如果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爱情就在眼前了!
不是老鼠
牛不理,原名胡寿昌,1915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他创造的“牛派”相声,是继20世纪前30年马、侯、刘、白四家流派之后又一重要相声流派,自成一“派”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非寥寥可数。胡寿昌原在天津德庆和茶庄当跑堂的小伙计、学徒,茶庄因生意清淡倒闭,他因此失去了饭碗。
这时,胡寿昌的一个“票友”哥儿们给他指点出路:“你会说相声,自己单干!”
一帮哥儿们帮他出主意,给他起艺名。有人给胡寿昌起了个“牛有理”,意思是“牛但没理”,引申为“牛皮没有理”,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但胡寿昌自己不同意,最后他自己起名为“牛不理”,意思就是“我不理”。1938年开始,牛不理才正式在相声舞台亮相。
之所以起艺名“牛不理”,还是有一段故事的,牛老师的弟弟胡金铨在牛老师去世后给张寿臣先生写的挽联中有“伯兄戏言说冷语”之句,就道出了其中缘由。
牛不理和张寿臣是好朋友。牛不理原是富连成科班的学员,后来出科后在上海跑龙套,但收入太低,日子穷得没法过,就和张寿臣一起回到北平说相声。由于在科班时学过武生,牛不理的身上很有几斤力气,再加上喜欢评书,因此经常在天桥撂地说书,所请的“鸣鼓子”就是张寿臣。
天桥撂地请“鸣鼓子”,一是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二是为了把人“打了”,多挣点钱。牛不理撂地说《瓦岗寨》,张寿臣打鼓。牛不理的活儿说得不错,加上张寿臣有力的鼓点儿,牛不理渐渐在天桥有了声望。有一次,他俩到通州去赶庙会,在通州说了一个月,活儿越来越好。后来又去门头沟,那里都是采煤的矿工,生活很苦,娱乐项目又少,牛不理他们的活儿说得更火。有一次,牛不理说一“柳活儿”――《连城侠》,说的是一个侠客为民除害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段唱腔——“有理我来找理儿!”唱罢,台下一片叫好声,尤其是一个矿工喊了声好。
牛不理高兴地冲着台下说:“有理我来找理儿,我是‘有理’。”当时还把“理”字说得特别重。他这么一说,台下几个矿工齐声喊道:“老先生,给你找来了!”他们一齐站起身,用手指着牛不理。那几个矿工是假装找“理儿”与牛不理开玩笑呢,还是说牛不理“牛”得没有理儿,这就不得而知了。但牛不理当时确实是被气蒙了,火了。他觉得在自己的地盘儿上(因为是在矿区,台子是用石头架在平地上的),这几个矿工如此无理,“你找‘理儿’吗,我非‘理儿’你们不可!”
于是牛不理从石头台上跳下来,上去就给了带头喊的矿工一拳,然后又与其余人拳脚相加。当时张寿臣正坐在台中间打鼓,他一看牛不理打了人,急得慌了手脚。他从台子中间跑到台子后,叫旁边的人赶紧去给矿上当官的报告,好去拉架。幸亏矿上当官的带人赶来,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当官的询问起事情的原委,牛不理也知道自己错了,就主动赔了不是。第二天他们又继续演出,但最后还是被迫离开门头沟回到北平。“牛不理”这个艺名,就是在矿上打架的这件事之后被叫响的。
牛不理“牛”在哪儿?
一“牛”在博学多才,他既是戏校出来的小生演员、京剧鼓师,又是相声艺人,还擅说评书;二“牛”在“说口儿”功夫深厚,他说相声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声音流畅悦耳,表演细腻传神,引人入胜,使人回味无穷,其“云遮月”的嗓音,宽厚醇和,有内蕴,有磁性,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