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字代表一生肖是什么生肖?
月,即有月宫之意。中国十二生肖中,动物可分两类,一类是家畜类,如猪狗牛马等,这些家畜一般是在室内,或圈养或家奴伺候,少有放养的;另一类就是野生的、原生于自然界的有鳞的动物,比如蛇龟龙等,当然还有月兔。从月宫的本意上讲,月亮上住的是仙人,而能登月的只有猴子与兔子两种动物(孙悟空会腾云驾雾所以可以随便去月宫,而嫦娥却只能奔月) 故“月”所代表的动物为兔和猴。
在现代的十二地支中,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分别对应的是十二个月,也就是说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定的属相。而在古代,人们把一天也分作“十二时”,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生肖。那么“月”所在的子时和午时又各有什么含义呢? 《礼记·曲礼》记载:“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冠,朝于君。”这“鸡初鸣”其实就指凌晨1点到3点,这时正是卯兔当值之时。同时,《黄帝内经·灵柩经》也有记载:“夜半阳气尽,阴阳俱微,少阳受气,如园浑,名曰清明。”这就说明在深夜23点至凌晨1点也是属阴之兔当值的时段。 而“五鼓”中的第一鼓,“凡鸡鸣,谓之旦。”说明天亮前的5-7点钟属于寅虎当班的时候。同时,《黄帝内经》也说:“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终,日北风起寒水。”这说明上午7时至9时,太阳由东方升起,气温逐渐升高,属阳性动物猛虎当班的旺盛之时。
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活生生的、以动物喻人的一种象征文化,是十二神兽观念在民俗中的一种变体保留形式,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血肉相连的文化。它和西方黄道十二星座的性质相同:既是记时记日记年的符号,又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吉祥物——属相。月字代表生肖兔。 十二生肖(肖(xiào):模拟),又叫属相,中国古人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十二种动物便是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每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对应着十二种不同的属相,据说和人的命运有关。
十二生肖在19世纪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成为这两个国家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十二生肖,又曰十二属相,或曰十二辰,或曰十二虫、十二禽、十二兽、十二像、十二景、十二辟邪、十二星次、十二物、十二阳、十二阴等。
十二生肖对于古代中国人的生命而言,不仅标志着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同时也意味着他或她的生命,不仅在空间意义上,更是在时间意义上被十二属相的任何“一相”———比如鼠、马、猪等所“庇护”。而中国人相信每个人出生时,属相“赐予”他的“灵力”会永远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中国人与属相的关系,不是出于对动物的“喜好”和“禁忌”,而是由“物”与“己”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亲和”状态,由此而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象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