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第一排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注意,这是按农历计算的) 子鼠:十月寒露到冬至前两个节气,也就是十月底和十一月份。 丑牛:立冬开始,直到大雪节气为止,也就是十二月初和十一月中。 寅虎:小寒到大寒,也就是十二月底和一月初。 卯兔:立春节气到惊蛰节前一个节气,也就是二月初和二月末。 辰龙:清明节气到立夏前两个节气,也就是四月初和四月末。
巳蛇:小满开始,一直到芒种节气为止,也就是五六月和五月初。 午马:夏至节气的后一天,也就是七月初。 未羊:小暑到立秋前两个节气,也就是七八月间和七月中。 申猴:处暑到秋分前后两个节气,也就是八九月间和九月初。 酉鸡:白露到霜降节气的后一天,也就是十月中和十一月中。 戌狗:立冬到大雪节气的前一天,也就是十一月和十二月。 亥猪:小雪到冬至节气的前一天,也就是十二月中和月尾。
注:传统二十四节气以农历计算,但这里的“一月”指的是阳历。这里用“农历正月”来对应“阳历一月”,目的是让各位看官能更直观地理解,不用查日历就能明白每个生肖的首尾。
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人生辰属相的一种民俗。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喜忌中,形成了荣登第八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十二生肖信俗,成为集信仰、星象、算术、占卜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在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确定之前,至少有些动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有的还活跃在先秦典籍和神话传说中。
如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它和子同属一个地支的生肖,在十二时辰中子时(晚23时至次日1时)为鼠,所以,子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中国古代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典籍是战国时期的《逸礼·月令篇》,然而其中只有十二辰的名称,而没有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辰相配,它们的配属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才第一次见到,而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生肖图文的逐步定型。从汉至明,十二生肖的称谓是“十二辰”;从汉至清,一般作“十二属”或“十二属相”。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一称在民国后才出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沿用十二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