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代表什么生肖?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就是立春以后的第三个节气。这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 “惊蛰”虽然名字里带个“惊”字,实际上与它关系不大。因为这时气温回升较快且多阴雨天气,所以“蛰”虫其实并没有真正受到惊吓。 不过,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蛰”虫确实会醒来。这是因为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土壤中的细菌会在地表下扩散,并感染植物根茎,使其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引发“蛰”虫的惊醒。
事实上,“蛰”虫是否真的被惊动,还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生物本身。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此时节往往白昼温差较大,早晚较冷,而中午则暖得足以让“蛰”虫苏醒。但如果遭遇冷空气入侵,昼夜温差变小,“蛰”虫有可能就此继续“安眠”。如果温度升高过快、水分过多或者阳光不足,都会导致“蛰”虫未能及时苏醒。 总之呢,外界因素只是让“蛰”虫苏醒的条件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
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节气歌中就可以看出,“惊蛰”与动物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小寒食节春风吹,惊蛰鸿鹄飞西东。” “雨水东风解冻,惊蛰春雷始发。” 而现代科学证明,“惊蛰”前后,虽然气温明显提高,但低温持续时间仍可达12天左右之久;而且,这时太阳直射点正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白昼渐短,黑夜漫长,刚好符合“春困秋乏”的习性。 所以啊,“惊蛰”的“惊”并非自然界真的有什么惊雷惊鸟,而是生物体本身的生理反应——“惊”出自《礼记·月令》:“蛰虫咸动,见(现)则惊。”可见这里的“惊”指的是昆虫等小动物感知外部世界所产生的兴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