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生肖谁是老大?
子鼠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六个地支相对应,因此子时(下午11时至深夜1时)又称为“午夜”、“子夜”等;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未羊、申猴子六个地支相配,因此早晨5时至上午7时又称为“黎明”、“拂晓”或“晨”。
丑牛 丑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二,它与十二地支中属牛的人以及方位、季节、月份等信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手指和脚趾的个数可推测年份干支,如甲子年(1924)为“无子之年”,乙丑年(1935)为“六阴有子”等。而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作“腊月”,其中“腊”字就有“月穷岁尽”的意思,意味着一年快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寅虎 人们常说“寅吃卯粮”,实际上这是古代民间一种计时的方法。在古代,人们将一昼夜划分成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四个时辰,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所以凌晨3-5点就叫做“卯时”,此时太阳还没有出来,老虎已经醒了,并且开始活动了。因此从时间上看,“寅时”和“卯时”大部分都集中在天亮的时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清晨”。
卯兔 按照地支纪年法的推算,每年正月初一开始到下一个立春为止,正好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古人用“卯”代表正月。同样地,农历每月初一称“初卯”。“卯”还是出生时辰的代称,如“卯命”“卯时”等等。
辰龙 “辰”是“震”的本字,表示震动、雷电等含义。又因“辰”字上面部分像闪电的形状,下面像“足”(即腿)的样子,因此引申有“启程、出发”之意,象征事物蓬勃发展,犹如日出之形。由此可以推知,“辰”对应的时辰应该是早上5至7时。“辰”还指代农历二月。
巳蛇 在传统历法中,以地支记日,每天从子时开始计算,循环往复。那么,一天中的“巳时”也就相应指上午9—11时。因古时没电,夜晚照明主要靠植物油灯或煤油灯,点满了需要更换,故而“更”字也含有更换之意。“午时三刻”是指中午11时30分。
午马 午,古人认为午马属阳,是最强悍的动物,能战胜一切。故“午”有“正午、午时、午前”等称。又由于古人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把今天的前半天气划分为“午”,又把下半天的第一个时辰命名为“未”,因此“午”也有“正午、午后”之意。
未羊 古人认为未羊勤劳善良,诚实温顺且善于交际,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礼记·郊特牲》云:“乡饮酒之礼,始自天子,至于庶人,必有所食,其礼方盛。”意思是说,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在举行祭祀或宴饮等典礼时,都要供上美酒佳肴。这里的“肴”字就用到了“未”字。
申猴 相传大禹之父鲧发明了治水的方法——息壤,因为“息壤”中“土”的字形很像伸开双脚的猴子,后来“息壤”便被形象地称之为“猴子”,而“申”即为“猴”的本字。
酉鸡 酉,古时用来指酒器。而“酉”字的形状就像带有提手的酒杯。同时,“酉”还是地支的第十位,对应时间为下午5时至晚上7时。
戌狗 古时,人们用“戌”来命名位于西方的咸池星君,以此来表示日落、黄昏的意思。另外,“戌”也是古代军队编制之一,相当于现代的团级单位。而现代汉语中的“围”字就和“戌”有关,“围”的本义就是指包围,围绕。
亥猪 亥,在古代表示生的意思。如“怀胎十月”中的“怀”和“淮水”的“淮”,都用到了“亥”字。“亥”还是古人用于计量时间的工具——“刻”的原型,如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分成二份,每份一个小时,那么每一个小时就相当于现在的两刻,这两刻就是“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