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校好么?
“一本”这个概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多大含义了,因为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高考改革已经进行了多轮,各个省份的高考方案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现在评价高校,用“985”“211”或者更具体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评价会更为合适一些(虽然也有“双一流”建设的非重点大学);而评价中学,用“重点”+“非重点”划分则最为恰当。 至于一本,在今天的中国,基本可以认为是过去计划经济背景下的“重点大学”的代名词。
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考定点报志愿”制度,就是每个高考生填写的志愿表上只有一个志愿,而且这个志愿是固定在本省的某个考点的某所学校里选择的,如果填报的第一学校没有录取你,那么第二、第三志愿也是如此,通常不会超过三个,如果没有填错的情况下,那么就会进入补录阶段。
在这样的制度下,能够被一本院校录取,就意味着该考生所在的省、市、县的重点高中排名是比较靠前的,至少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好学校了;反之也是一样,能被二本院校录取也就意味着是一名差一点的高中毕业生。所以过去一本和二本的区分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 但是今天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实行“知分填志愿”的制度,也就是考生在知道分数的情况下填写志愿,并且分数达到多少以上才能报考什么样的大学,这样的制度设计当然比以前的制度要科学很多,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高考成绩不错的同学在“一本”“二本”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把哪一类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其实从教育的公平性来看,现在的制度和以前相比确实进步了很多,过去的制度尽管有利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但是对于那些成绩没那么优秀的学生则是非常大的打击,现在的制度即便是在高考大省,通过努力和学习依然是有希望考上好大学的,这一点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 但是一本作为一个历史遗留的概念,还是会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是习惯用一本、二本来形容不同的大学档次。这也没有办法,毕竟习惯不是那么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