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伏多少天?
末伏,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继续蔓延。 按照公历计算,每年末伏的开始时间是由立秋的第一个庚日确定的;按农历计算,则由大暑最后的一个庚日确定。无论按公历还是按农历,入伏都以其首日作为开始日期,故有“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而末伏则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到秋分前一天为止。每年的末伏持续时间不一,最短的只有立秋后的一个庚日,即7月31日,最长的可达9月中旬甚至更晚。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固定的公历和农历日期,而每一节气内又分别包含两个中气和一个节气的初始。如立春之后,雨水之前,春分之前的惊蛰和中气,谷雨之后的立夏和小满,芒种之后的夏至和大暑,立秋之后的处暑和中气,白露之后的秋分以及寒露、霜降等。同理,立冬之后的小雪和大雪,冬至之后的小寒和大寒也是如此。然而立秋之后的处暑和中气,白露之后的寒露、霜降,立冬之后的小雪和大雪,冬至之后的小年和大寒却有一个例外,这就是当出现“双中气连过”时,“冬至大寒”不守。
以2016年为例,这一年立秋后第2个中是处暑,接着是小雪和大雪。今年的腊月二十二就是今年的末伏第一天。当然这种特殊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几乎20年才可能发生一次。 在古代,人们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由节气和中气各占一半,分别对应廿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或中气。其中,出现在上半月的称上元,下半月的称下元,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农历十五),十六日为晦。每年的初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即每年的七月初一,至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