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里生肖是什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与原始信仰、原始图腾一样历史悠久。在原始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力量是来源于动物神力的暗示和引导,对于能够带来好运的动物产生崇拜心理。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人们将它们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即现在看到的各类生肖文物。其中以兽图腾最为常见,例如云南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所藏的兽面纹尊,造型独特,艺术价值高;山西博物院藏有春秋时期晋国的龙形青铜器,长45厘米,宽30厘米,雕刻精湛,线条流畅;此外还有湖南宁乡市的老粮仓镇出土的商代兽耳青铜壶等。这些文物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十二生肖的原型——动物身上人性化的表情动作被艺术化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活”的感觉。
到了战国末年,阴阳五行说流行起来,人们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世间万物,并以此为依据给事物排序,称之为“五行纳音”。《黄帝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载,“太阳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以此推类出“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而“水生木,木生火”则被用来表示四季轮回,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此基础上,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计算年份,并以之作为划分动物出没时间的主要准则。
从战国到西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沿用干支记年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由司马迁始创了“太阴历”,用增设的闰月调整季节时差,这一算法至今仍被使用。与此同时,以“甲子”为首的四字纪年法和六十甲子循环往复的排列方式也渐渐流传开来。这种纪年和排列方式是建立在阳阴五行基础上的,由此形成的相生相克关系被运用到了生肖的排布上。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地支中的“寅卯”属木,而十二生肖中居首位的“子”为属鼠。这是因为十二地支的“子”与十二地支的“寅”互为阴阳属性,而五行的“子”与五行的“寅”正好对应阴阳属性相同的“木”。
其次是属牛,因为“丑”为牛,且属于“湿土”,刚好可以滋生“寅”所代表的草木;接下来是属虎,因为“寅”属木,而“寅”时的太阳刚刚升起,虎爪印在地上仿佛寅木生根发芽;之后是属兔,因为“卯”为兔,而且是月宫之神婵嫦玉兔;然后四是属龙,因为在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五个阳干配属地支中甲乙丙丁戊己庚金,只有最后一个地支“辰”不属阳,所以阳干配阳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象征阳气旺盛不衰,如巨龙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