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生年属什么生肖?
《三国志》记载,刘备生于公元161年(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按农历计算,这年是辛未年。刘备的生年属“羊”。 至于史书上记载的刘备生日是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实际上这一年只有一个冬至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因此这一天并不是汉字的元旦(春节)。而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冬至过后的第五个壬日,正好在立春前五天,所以叫“小寒后五日”。
刘备的生日应该是新历1月5~6日之间。
东汉时期,皇帝在元正大赦,称为“元旦”大赦,此时全国放假十天。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了显示自己“奉天子以令天下”,特意选在正月正月元旦这天颁布了《求贤令》,此后这个规定就被历代所沿袭。可见,正月初一被定为新年开始的日子,已经有法律和制度保障。
到西汉时期,正月元旦已成为固定日期。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等制作《太初历》,首次把节气纳入历法。从此,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成为官方制度。
从史书和志书中我们可以推算出刘备出生的大致年代。《三国志。先主传》有如下记载:“曹公(指曹操)南征表(指刘表),会表卒,子琮闻曹公来,遣使请降。先主(指刘备)在樊,未知曹公卒至,一日一夜,自樊城诣(音诣,至也)襄阳。”曹操由南阳进兵襄阳仅需“一日一夜”的时间,说明樊城距襄阳不远,两地应在一地级行政区内。《三国志。刘表传》云:“荆州刺史刘表治襄阳”。可见樊、襄二城都在襄阳郡范围内。《三国志。先主传》又云:“行(曹操)至宛,而孙权(指孙权)已致(接,引申为取得)表众”。宛县当时为南阳郡的治所。《读史方舆纪要。襄阳府。襄阳县》记载:“兴隆镇在县(指襄阳县)东北九十里,汉宛县故城也。(此)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樊城距襄阳50里,樊城距宛县160里,两地之差110里,即为“一日一夜”的路程。一般而言,古代行军每日约行军50至70里,“一日一夜”即应行军100至140里。由此得知,《三国志。先主传》所记刘备“一日一夜”从樊城到襄阳的事实可信。
按照这个记载,我们再看刘备的生年。《三国志》裴注引《魏略》云:“刘备时既三年泣庙,请还(荆州)屯。操闻备已起,又表后(指刘表之妻蔡夫人)与公共谋,即勒兵诣巴丘(今湖南岳阳)。操军未至二百里,(荆州)南部都侯(魏晋南北朝时为侯爵名,地方长官名)赵云举军降操……行百八十里,先主遣(指派)使求和,(曹操]许之,举军而还。初,备之奔江南也,荆、楚群士(指荆州、楚地人士)皆归之,使诸葛亮周游求援……及先主(刘备)之奔刘表也,亮与翼卒先主……追拜关羽为襄阳太守。”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刘表病死以后,其子刘琮派使者请求投降曹操,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已离开樊城到达长沙郡临湘县(即今湖南岳阳巴丘附近)南部赵云的驻地,接着又到达巴丘。刘备到赵云部队和到巴丘都是“奔”的,路途不可能很远。《读史方舆纪要。岳阳府。巴陵县》云:“湘水东北自全州县界流入……又有汨水自西南来,屈曲至(巴)县南,亦东北流注于湘,楚之巴邱在西岸。”从襄阳县到临湘县,清光绪三年《湖南通志。舆地图》“湖南省”上,显示两地相距约200多里。所以,赵云所戍守的营垒和巴丘距襄阳县的路程都在50至150里之间。刘备从巴丘“使诸葛亮周游求援”,在得知孙权与曹操决战在即的情况下,又急忙从巴丘“请还屯”回樊城“泣庙”。此时,距刘表病死已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了。如以三个月计算,刘备在离开樊城以后,共用四个月往返于樊、巴之间,这与他“一日一夜”从樊到襄阳相比,显然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