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什么不准?

訾怡轩訾怡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早就想过,也查过一些资料,今天刚好有空,就写一下结果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生肖”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根据我的了解,现在通用的“生肖”概念是源自于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

寅虎辰龙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鼠丑牛 这里提到的十二动物,似乎和现在流传的十二生肖完全一样。但这里提到的时间是“岁阴”(太阴历一年),不是现代公历的一年。所以这应该是古代的十二地支与十二肖兽的自然结合。

而我们现在所讲的生肖,其实是从唐代开始流传的。因为唐代的史籍中第一次出现了“生肖”这个词。比如《大唐故卢国公神祠碑铭并序》中有“属土德承运,金气方盛;太岁在卯,日躔危座。……公以戊戌生人,生肖属龙,纳音属木。” 虽然唐时已经有了“生肖”的概念,但这时候的“生肖”并不是指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属相”。这里的“生肖”指的是“年号”,也就是干支纪年的第六天干。这一点我在读唐人张说所著的《开元占经》中看到过相关的记载。

比如该书卷十三《十二辰次》载:“辰者,如见卯,则为青龙,属木;如见巳,则为朱雀,属火;如见午,则为勾陈,属土……”又该书卷十四《十二支配五行》载:“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子水、丑土。寅宫木,卯宫木,辰宫土,巳宫火,午宫火,未宫土,申宫金,酉宫金,戌宫土,亥宫水,子宫水,丑宫土。寅卯辰属木,巳午未属火,申酉戌属金,亥子丑属水……”

通过上面两段引用文字可以看出,至少在唐代,人们已经能够比较准确无误的把十二地支对应到现在的十二生肖,并且知道它们的五行属性。这是唐代的“生肖”概念。到了宋代,这种“生肖”的概念应该还是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宋人编撰的《五经要义》中引用了上述《开元占经》中的段落,说明它们都认同这样的生肖顺序。

不过宋朝时期有人提出了“冲辰”的问题。所谓的“冲辰”就是地支相冲的那一天。如果是农历十一月,那么十一月对应的“生肖”是什么?按照上述方法,十一月应该是戌土,但戌土属于阳土,和十一月寒气太重不能相配,所以要用未土冲之。未土属于阴土,和寒水相配。这就是“冲辰”的说法。

至于十二月“冲辰”,则是在正月节后第二天,因为正月节前一天是春节,这一天属于“除日”,不算在月份之中,而在正月节后第二天“冲辰”,正好可以衔接上。 这种“冲辰”的说法最早见于徐铉所著的《徐氏笔镜》,该书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有一章节《月建十二神》中提到了“冲辰”。另外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也提到过“冲辰”,可见当时人们对这个“冲辰”的观点是达成共识的。只不过后面被人遗忘。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人提及。

当然,这种“冲辰”理论是不是正确的,还需要探讨。毕竟民间流传的十二地支跟阴阳没关系,所以没必要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人既然能建立一种和现代人相同的“生肖”理论,肯定也就认可和接受这种“生肖”理论。否则也不会用在这种正式严肃的著作之中。

施文韬施文韬优质答主

生肖和十二个月对应,又和十二个地支对应,还和十二属相对应,这都是周天十二等份的观念,是十二平均律思想的初步认识。十二平均律在十二个等份中寻找一个律制上的阶梯,十二个等份中的每一个等份就是我们说的一个时辰,和现代的120分钟一样。十二个时辰在生肖中表现为主宰那个时辰的十二属相,是时间的精灵。生肖是十二平均律思想的时间化、属相化、精灵化。

生肖是时间,和太阳相对应,在中国的传统天象中,以子代日,太阳在子时升起来,子时就是十二平均律律制中的la音的位置。这个la音是太阳的象征,在中国叫做黄钟之音。la音在周天十二等份的十二属相中对应鼠。所以老鼠是太阳的象征。在时间上鼠是子时的象征。

十二属相是十二个精灵,十二个生肖,所以十二属相是以生肖命名的。生肖为什么叫肖,这个肖字在古老的注释里叫做像声,就是像什么什么的叫声。所以十二生肖就是十二种动物叫声的精灵。

生肖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蒂固。十二个生肖为什么不准,十二个生肖是时间的生肖,十二个生肖不准是现代人对十二个生肖的误解。和公历的日期对应,十二个生肖是十二个星座的属性。十二个星座对应十二个人生的里程碑。十二个生肖对应人生时间的十二个里程碑。

十二生肖都是以一个生肖月为属性的,而生肖月是不准确的,而且每年都不一样。这都是公历的年和农历的年有差异带来的。十二生肖月有盈余和不足。盈余的生肖月有三十一天,不足的生肖月有二十九天,正常的是三十天。生肖月有盈缺,生肖自然就不准了。这是由公历年和农历年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所以生肖以月为单位来说不是很准,而以整个年来说又是最准确的,准确到了一月之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