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指什么生肖?
“颇”通假字,通“膊”,本义是“袒露的胳膊”。 《说文》中记载:“膊,臂也。从手,尃声。” “臂,膀也。从肢,咅聲。”“膊”、“臂”二字同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句:“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肘行膝步,脊背不卑下。”这里的“肘行膝步”就是说双臂伸直,膝盖着地,像机器人一样走路。这样的姿势,手臂必然要裸露出来。 所以“颇”有“裸露的胳膊”之意。 引申为“略微”、“稍微”的意思。
我们现在的汉语词典中一般把“颇”解释为一个表示程度很高的副词。但我想说的是,这个释义和“颇”古文字形态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颇”字金文作“”,小篆作“”,都是象形文字,都形象地表达了“略”的意思——手臂只是微微张开,手指也只露出了几个。 如果“颇”是一个表示程度高的副词,那么它的金文、籀文应该写成“(颇)”或“(颇)”,字形会夸张地表达“很、极”的含义;而它的小篆字体应该做简化处理,字形接近“(颇)”或“(颇) ”,而不是现在这样。其实,如果仔细对比它和“伯”字的古文字形体就能发现,它们在小篆阶段写法上是有区别的,而后世楷书、草书又进一步简化了它们的字形。
我猜测“颇”字古文字的书写形式应该是“(颇)”或者“(颇)”。 所以,我认为“颇”应该是个表示程度低的副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是指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rat)、牛(ox)、虎(tiger)、兔(hare, 现常译成rabbit,但传统名称亦有“狡兔年”、“玉免年”等等,hare字更常用)、龙(dr Long)、蛇(snake)、马(horse)、羊(goat,也有羊,山羊的)、猴(monkey)、鸡(chicken,也有用rooster的)、狗(dog)、猪(swine, pig,猪有大有小因此也有小猪和大猪的说法)。十二生肖的周期是十二年。每年只有一个生肖对应,按顺序循环。
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以每年的农历新年为分界线,在农历新年前的那一整天之内出生的人都算属上一年的生肖。
中国以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作为十二生肖纪年符号。十二生肖纪年法是商朝人发明的。当时人们用十二生肖纪年法主要是为了方便安排农事。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为了方便安排农事活动,需要有时间纪年的符号,于是人们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和农事活动需要的生肖作为纪年符号,并将其和地支紧密结合起来,以地支约束生肖,以生肖丰富年景。
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在历书中与天干相配而用。天干为10,地支为12。每过60年,10干12支重新再用一遍。据考证,夏代“始以甲寅年为春正”,因此甲寅年也就是干支历的春节。十二生肖中的子与十一地支中的卯为春节月份。寅月春节与十二生肖中的寅虎对应,子鼠、卯兔是春节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