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什么生肖?
么(mo),一个汉语多音字。读mo时,第一声,表示问、为什么;第二声,同“吗”,表示疑问;第三声,同“咩”,表示询问;第四声,同“末”,表示没有、不要等。 读me时,第二声,和“吗”相近,表示疑问。 “没(mo)有”“没了(le)?”“怎么(zun)了”“怎(en)么办”“他怎(en)么不来?”…这些用法都是古汉语的遗存,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读mei时,第四声,意为莫非,表反问。如“难道你真的要把这个秘密带进坟墓里吗?”“你该不会把那东西扔进海里吧?”……
还有两个读音mó 和 mò,但这两个字都只有第二个读音。 mo(二声)——指“不空,满”的意思,与“空”相对。 比如,“锅里满满的(mo)菜呢!”“口袋里没钱(mo)。”“这瓶子里装的什(mo)么?”“那本字典里缺(mo)页码。” mo(四声)——指“没有、不”的意思,多与否定词合用。 比如“他没有来”(mo)——“他没(mo)有来。”“我不知道”(mo)——“我不知(mo)道。”“我不去”——“我不出(mo)门。”
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以十二种动物用来记人出生的年号。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最早记载与现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成为了系统相生相克的生肖。
另外,中国生肖还包括其他的生肖,例如:藏族生肖、十二灵肖及其他地区的生肖。生肖作为悠久、普遍的民俗文化符号,日益成为民众生活中的认同符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认为“十二生肖是民间投射在动物身上的一种民俗心理,动物的本名在被呼作生肖的同时已经被人格化了”。
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动物,如鼠、牛等,每一个为中国十二地支所对应。十二种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及猪,而十二地支则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及亥。人们习惯以十二生肖的动物的名称来代表某一个人的出生年份,且以十二生肖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命运或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