煸是什么生肖?
“爆”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沸也,从豆、从火。”“豆”指古代的大豆,也是爆的本字;“火”指烹饪的火。两个字合起来表示:蒸煮的过程中加温使食物熟烂,当然也引申出“开放”的意思。这个“爆”与“豆”的关系就像“熬”和“火”一样。所以“熬”的本义就是“煮(食品)”,引申为“久待、耐心地担任”。而“爆”的本义就是“用微火把食煮熟”,后引申为“猛然地发出”。 由此可知,“爆”和“焙”、“烘”关系密切,都表示通过加热方式让食物成熟或干透。那为什么还要用一个不常见的字来表示呢?我想是因为这三个字都有“火”,而“火”在古代汉字中代表着不同的字形符号,意思差别很大。比如“烧”的“火”是一个象形字,表示火焰;“炒”的“火”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灬”像火焰,下面的“高”指升高温度。而这个“爆”的“火”则是个形声字,上面一半像火焰,下面一部分是表示读音的“女”字部。由于古文字形体变化较大,又因“爆”的字型演变还涉及异体字问题,所以具体字形的分析就请参考有关文献了[1]。
“曝”就是晒的意思吗,也就是放在阳光底下让它被炙烤!所以“暴晒”就是“猛烈地照耀”嘛,一点也没错! 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曝”的一个多音字,拼音bào,意思是“暴露”。这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失去掩护而显露”,这种含义的“曝”是没有“晒”的轻率的,至少引申自“暴”的贬义。“暴”的此义项也读bào。例如:《汉书·匈奴传》:“其民有急,故先发至死,其势弱,故加暴虐。” 而古代的“暴”和“曝”是两个同音的常用字,两者的用法完全一样,只是字形稍有区别。古人写文章经常用“暴”代“曝”。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文章就有很多例子:如《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又如《寒花葬志》:“夫人之病即延医学士,日易药物,西人治之不愈。”
另外再啰嗦一句,上面所说的“晒”和“曝”都是动词,但动宾结构的词语不能被直接当作主谓结构使用。例如不能单独说“晒太阳”、“曝日光浴”,只能说“晒太阳儿”、“曝日光浴儿”。